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音乐&故事|《神未曾应许》与歌曲背后的感人见证故事

作者: 自由撰稿人 言雨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1月23日 09:33 |
播放

“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人生的旅途,花香常漫;神未曾应许,常晴无雨,常乐无痛苦,常乐无虞。神未曾应许。”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流传至今,在世界各地教会,都被弟兄姊妹反复吟唱的歌曲;也是我们非常喜爱,给我们的心灵能带来力量和振奋的一首歌曲。每一次听到这首歌曲,都会使人感动得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思想主赐给我们的恩典,我们何等地亏缺和不配,但主的恩典是何等地长阔高深,丰盛与甘甜。

同样,在这首诗歌的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见证故事,诗歌作者的亲身经历,最终超越苦难的试炼,成为化妆的祝福。

1886年的圣诞节前夕,有一个叫安妮的女孩出生在美国新泽西洲瓦恩兰小镇上的一个贫苦家庭,她三岁时母亲难产去世,此后和妹妹都被另一户家庭收养,就离开美国搬到加拿大去生活了。由于一度受到寄养家庭的苛刻对待,童年时期她没有享受到过同龄孩子应有的欢乐,从此留下沉重的心灵创伤与阴影。更加悲惨的是,当安妮在读完了高中和一年师范以后,因为养母突然得了重病,所以使她不得不中途辍学。她好不容易到一所学校去做教师,却在那里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成了残疾被送进一所疗养院。她的一双手也因着关节炎失去知觉而麻痹,变得非常可怕。

过不久,她的关节与骨骼就开始严重变形,变形到甚至无法握笔写字,只能躺在床上用打字机缓慢地来敲字。

就在这时候,有疗养院的基督徒弟兄姊妹前来探望她、陪伴她、关怀她,陪她说话,在一起赞美、唱诗、祷告,给身处在逆境中的她一线生命的亮光与希望。当神的爱火在她心里熊熊燃烧的时候,似乎减轻了疾病给她带来的痛苦折磨,使她的脸上经常洋溢着基督温暖的笑容。

她开始依靠主的力量过凭信心得胜的生活,每天都在神的面前恒切祷告,祈求能医治她的内风湿关节炎,使她能够重新站立起来。但是,一年又一年,很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上帝还是沉默不语,没有应允她的祈求,没有如她所愿的那样,医治好她身上的一切疾病。

当她周围有很多人为她的遭遇感到忿忿不平,认为上帝既然爱她,却不能医治她,没有赐给她健康的身体,这是莫大的遗憾和痛楚。也有人质疑,是不是她的信心不够坚定,所以上帝才不医治她。然而,在经过了清楚的祷告之后,有一天她听到神的声音对她说:“孩子,我对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旨意,我要每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来荣耀我,而我要在你身上彰显的就是你的软弱,我要用你的病痛来见证我。”

于是,这位患了内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决定选择顺服上帝的旨意,用她的创作来见证神的名。她觉得人的一生就像天气一样,上帝不可能让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花香常漫,他得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安排些坏天气,这整个世界才会变得更绚丽多彩。就像他也必须安排某些人经历苦难一样,苦难过后才能得到生命的冠冕,才得到上帝丰盛的恩典与祝福。

于是,安妮在关节严重变形,饱受疼痛折磨的生命过程中,写下了一首世界著名的赞美诗歌。

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
人生的旅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应许,常晴无雨,
常乐无痛苦,常安无虞。

神却曾应许,生活有力,
行路有光亮,作工得息;
试炼得恩助,危难有赖,
无限的体谅,不死的爱。

神未曾应许, 我们不遇,
苦难和试探,懊悔忧虑,
神未曾应许,我们不负,
许多的重担,许多事务。

这首若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不是一首正规符合音乐学术价值的曲子,但这首诗歌却由一位祷告求医治,却迟迟未蒙神应允的慢性病人写来,一度感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后来这首诗歌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到世界各地传唱,不仅帮助了许多在疾病中挣扎的抑郁人士,也激励了无数白领上班阶层。

亲爱的弟兄姐妹,当你听完了这首歌曲与歌曲背后的感人见证故事,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动与分享没有?你对歌词的理解是否有更深的认识呢?当你的生活正蒙苦难,向上帝祷告,却迟迟不能应允时,你的眼目是始终定睛耶稣,走在海上,还是转向周围,沉入海底呢?你是像安妮那样,有一双属灵的眼睛,不向后看、不向内心看、不向周围看、只向上看,仰望与注视那天上的救主,创始成终的耶稣基督呢?

圣经《哥林多前书》4:17说:“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是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勇敢活着的基督徒,甚至是癌症病人、慢性病人,他们都是非常敬虔爱主的,但却不因上帝没有医治好他们,而失去对上帝永恒的盼望与信心。就如同这首诗歌的作者安妮一样,她已用她的实际行动,用她发光的生命为我们做了最美好的见证,最精确的的回答。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